唐刺史林嵩纪念祠位于福建省境内,是一个专门纪念唐朝刺史林嵩的祠堂,这个是在原址上后来建造的,建筑规模非常庞大,给人一种安详肃穆的感觉,下面给大家分享唐刺史林嵩纪念祠游记和地址信息。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聚仙岭最险要处
游记:
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境内杨家溪至龙亭段的通京古道的龙亭村,向南约二百米左右的聚仙岭,即梨溪岭。
在即将到达岭头的部位,崎岖险峻。也有人称之为“新娘子下轿岭”,就在这险要之处,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建造一座“唐刺史林嵩纪念祠”。传说祠内供奉着土地公为林嵩的化身。
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雄飞),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人)。生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
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在太姥山西脉的灵山结庐,刻苦自学。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赴长安应进士科试,以《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文,一举“显登上第”,誉满京城,成为继薛令之之后,闽东最享盛名的“掇巍科”者。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林嵩被授职秘书正字后,荣归故里,率众领乡亲造桥修路,深受乡民赞赏。
时任福建观察使李晦非常赞赏林嵩的才华,称赞曰:“气擅琳琅,学勤经纬,禀山川之秀气,占闽省之全材”。
由于他对林嵩的推崇,特以上表,奏请皇上更改林嵩的乡里旧名。
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唐僖宗皇帝诏准,下旨改“赤岸”乡为“劝儒”,里名为“擢秀”,命县令给林嵩家乡“蠲免一门征徭,历代子孙永传遗荫”,并在东、南二门树立华表,建造“桂枝亭”,亭内立碑,李晦亲作碑记,以昭光宠。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由于林嵩不愿与义军为敌,为此,他束装归故里。在寂寞的生活中,为排遣愁怀,常与后岐道士陈蓬诗文交流,并纵情山水,多次沿着通京古道游览太姥山,并撰写了《太姥山记》一文,还在太姥山麓修建蓝溪桥。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陈岩任福建观察使,延聘林嵩为团练巡检官。他“秉公赞理,举贤翊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久,转为度支使,仍尽心竭力,理财节用。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后,唐朝廷返都,林嵩被召回,任《毛诗》博士,后出任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
林嵩晚年无意仕途,辞官回家,先在离家不远的岱村(在今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境内,久废),以整理旧书籍为主。后迁移至梨溪(今为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梨溪自然村)溪畔种梨树、筑草堂,并把草堂取名为“梨花草堂”。
据民国《霞浦县志·名胜志》对“梨花草堂”的地理环境记载:上有飞瀑,下有梨溪,风景甚佳。他就在梨溪畔过着“苍烟岩外云初起,新月潭心钓未收”清闲且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林嵩于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逝世,享年96 岁。身后留有诗集、赋集各一卷,但经五代、元末及清初迁界移民、战乱等,大部分诗文已失散。
现在仅可从北宋欧阳修等的《新唐书·艺文志》找到所著词赋卷目;清初康熙《全唐诗》中也有他所撰写的《赠天台五处土.七律》诗一首;从清《全唐文》中,也收入他所撰《周朴诗集序》一文,并从明、清至民国诸志书的《艺文志》中,也仅找到他所撰《太姥山记》一文。
另有诗三首(七古、七律、五律各一首)被收入民国溪西巜林氏宗谱》中,现摘录林嵩的七律诗一首如下:
赠天台王处士.七律
林嵩
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
茶烟岩外云初起,新月潭心钓未收。
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
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
昆山水之梦乐园
昆山水之梦乐园是
322 07-24 -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
1496 07-24 -
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有着有悠
861 07-24 -
苏州穹窿山万鸟园景区
苏州穹窿山万鸟园
392 07-24 -
白居易纪念苑
白居易纪念苑又名
503 07-24 -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胜区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
1625 07-24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