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风景区三面看海,秦始皇也曾三次来琅琊台祈福,徐福就是从这里东渡日本的,那么琅琊台景区的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详情见下文,计划去游玩的朋友们提前了解一下吧!
开放时间
全年08:30-16:30,16:00停止入园.
琅琊台十景
岁始琅琊
《史记·封禅书》称“琅琊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是古代天文历法通过星宿分辨四时节气和太岁纪年的开始。
徐福东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示疆威,服海内",随即开展了五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次登临琅琊台,并迁徙三万户百姓于琅琊台下,重筑琅琊台。在台上“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始皇三登琅琊台的目的,除了记功颂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观台旭日
秦筑东门于海岸,曰琅琊台,高可望远。而东之人悉以宵分之后观日于海底者,壮其观而为赋云。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南登琅琊,见琅琊台处,群山竞秀,海天一色,风光秀丽,乐而忘返。便决定重筑其台,一则为的是“表扬勾践尊周,鼓励南方越人向内”。再则,为颂秦德,明得意。在琅琊台台顶,秦始皇还建有“四时祠”和“望日亭”以观海望日。
秦碑纪盛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数次出巡各地,为歌颂其功德、昭示万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处,分别称"峄山刻石"(公元前219年)、"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年)、"琅琊台刻石"(公元前219年)、"芝罘刻石"(公元前218年)、"东观刻石"(公元前218年)、"碣石刻石"(公元前215年)和"会稽刻石"(公元前210年)。故又称"秦七刻石"、"秦七碑"。所立秦刻石历经沧桑,屡遭磨难,现仅存“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两种。“琅琊台刻石”现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泰山刻石"保存于泰安岱庙,两石虽已十分残缺,但犹能留于世间,亦属幸事。
斋堂泊舟
斋堂岛,坐落在琅琊台南侧的黄海之中,面积0.46平方公里。岛屿分南岛和北岛。海拔69米,岸线周长5.18公里。
《山东通志·疆域志·山川》斋堂岛在(诸城)县东南琅琊山南海中,去岸五里,相传秦始皇登山,从臣斋戒于此,故名。岛中地千余亩,多土少石,甚肥饶。产紫竹、黄精、海枣。元时,海运粮船悉泊此。
清乾隆版《诸城县志》记载:“岛上有古斋堂,为秦始皇侍从斋戒处,故名斋堂岛”。岛沿岸多礁石,唯西北处为细沙底可泊数百艘渔船,琅琊台一带海域也曾是秦皇汉武泊兵船的重要湾口。
始皇驻跸
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天地,秦始皇决定进行巡游全国,在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二年,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
望越思归
勾践,本名姒鸠浅,别名菼执,约公元前520年出生于大越(今浙江绍兴),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越国建立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便先发制人迎战吴国,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公元前494年,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后重用范蠡、文种恢复国力。公元前482年,大败吴师。约公元前472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后以兵渡淮,会诸侯于徐州,并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他卧薪尝胆、他忍辱负重、他壮志豪情、他厚积薄发,最后一举而灭吴,复国雪耻,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绝处逢生、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
龙湾踏浪
龙湾海水浴场拥有66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和2.7公里长的沙滩海岸线,水温常年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滩面平缓、浪稳水清、沙细滩软而闻名,入海200米水深不及人肩,而且还远离污染,被誉为“碧波、银浪、金沙滩”,是难得的天然海水浴场。如果碰上刮东南风,人与“龙”同游共乐,更是其乐无穷!
天梯垂云
云梯由花岗岩石阶砌成,站在云梯底端仰望,只觉层层石阶弯弯曲曲,别有情致,宛如天上飘下的白绸带落在丛绿叠翠的山坡上让人看不到尽头。
拾级攀登,有时候,葱茏的植物群落里会生出雾霭,飞来游云,好似天梯垂云,此刻人站在云梯上,更会平添几分超然之感。 虽然不一会就会气喘吁吁,遥想当年秦始皇三登琅琊、百官随行、护卫侍从如云的场面,仿佛置身于一种庄严的历史氛围之中。
攀上云梯顶端,就登上了观龙阁。此时您回望刚刚走过的云梯,它的下端完全被掩映进绿涛翠谷里,你根本看不见起步攀登的那层台阶在哪,顿时一种平步青云之感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