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是色拉寺最大的特色,也是来到色拉寺游览的重点,动作夸张的辩论经文,十分有趣,那么在色拉寺辩经的意义有哪些呢?详情见下文,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辩经的意义
在西藏,很多的寺庙都有辩经,但色拉寺的辩经,不论是规模场面、动作规范、严谨激烈的程度都更具特色,因此最有名气,已成为游客来拉萨不可不看的人文景观。
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3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全称为“色拉大乘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始建于1419年,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
色拉寺的辩经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在色拉寺,除了周日,每天下午3点到5点都可以看到辩经,僧人们针对当天上午的授课内容进行辩论。色拉寺的辩经园就在通往正门通道的北端。下午三点,众多身穿红袍的僧人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几十名僧人分成不同的人数组合,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多,站者提问,答辩者席地而坐。
在辩经过程中,双方唇枪舌剑,言辞激烈。辩经最有趣的就是观看僧人那手舞足蹈的动作和激动多变的表情。提问者通常借助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怒目而视,单脚独立,大力击掌,以壮声威,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答辩者必须不加思索地进行反驳或解答。答辩者若不能准确地回答上午学习的内容,就要利用晚上时间再去学习,直到熟记于心。
提问者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着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或将手掌压下,也就压掉了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双手相击则有三层含义,一是喻示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产物;二是用掌声代表五常,说明一切都稍纵即逝;三是清脆的掌声唤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恶念。
按照规则,辩经时,答辩者不可顾左右而言它,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是”、“否”或“不一定”,若非提问者请答辩者深入解释,答辩者则不能详细陈述。而对于辩经的内容,熟知辨经的朋友给我们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提问者问:“白马是否是白色?”。答辩者则不能根据日常的思维做出肯定的回答。因为白马是马,而并非一种颜色……
虽然听不懂藏语,也不明佛法,但从其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可以看出辩论的激烈程度,辩经者的举止神情和现场气氛足以感染在场的每个人。
据了解,辩经最早源自古印度。公元782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命汉地僧人摩軻衍与印度僧人莲花生在桑耶寺辩论顿悟与渐悟的是非,史称“拉萨论争”,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也就是从那时起,激烈的辩经声已在青藏高原回响了1200多年。
辩经是藏传佛教的必修课,辩经考试制度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学习经论、考核成绩、晋升学位的一种方法。只有通过辩经考问,才有资格参加拉萨大昭寺传统的传召大法会,进而考取佛学最高学位-格西(“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位称谓,类似于内地大学的博士),成为高僧,且不是辩经高手将无缘担当寺院的高级职务。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的僧人中,其间有不少就来自色拉寺,因为色拉寺的僧人们擅长辩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